欢迎访问玻璃钢模具,铸造木模,铝模具,泡沫模具,木模具加工厂家-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

练就一技之长 绽放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4-01-10 10:21:20 文章来源: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 点击次数:1

  习强调:“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会要协同每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从航天、电力、轨道交通到海洋装备、交通通信、能源化工,潜心耕耘在所有的领域的大国工匠以匠心筑梦,以实干逐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也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7月28日至30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匠心筑梦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举办。来自各地的500多名劳模、工匠,85位大国工匠参加大会,1200多项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本报记者正常采访了其中的部分大国工匠,倾听他们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奋进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炎炎夏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捞纸车间内,捞纸工周东红正忙碌着。“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在周东红和搭档行云流水的配合下,捞纸帘在纸浆池中来回晃动,纸浆很快成型为一张湿润的宣纸。

  在宣纸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捞纸是一道十分关键的工序,技术上的含金量非常高。捞纸一般需由两名师傅共同完成,一人负责掌帘、一人协助抬帘,从纸浆里捞出有形的纸张来。

  “别看捞纸动作简单,里面的门道却不少。每捞一张宣纸,纸浆池里的纸浆浓度都可能会发生改变,下水深度、动作姿势也得随之进行细微的调整。”周东红介绍,“要想确保每张宣纸的厚薄、重量一致,手上就得有秤一样的分量感。”从业30多年,周东红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经他捞的纸,每100张宣纸的平均重量误差仅为2克左右,长时间保持成品率近100%的纪录。

  “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练。”这是周东红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起初,周东红捞出来的纸厚薄不均,成品率很难达到一定的要求。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周东红坚持早上岗、晚下班,仔仔细细地观察优秀的老师傅如何操作,揣摩动作要领。由于长期和纸浆打交道,周东红的双手在天寒时易长冻疮,只能靠涂抹药膏缓解。

  抬手、弯腰、转步……在捞纸车间,周东红平均每天需要重复这一套动作1000次以上。“一开始干这行是为了生计,但后来对这门传统手艺有了感情,我就想踏踏实实干下去,传承好这门技艺。”周东红说。

  勤学苦练是成为一名大国工匠的必经之路,背后离不开长期的坚持与奋斗的汗水,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飞机装配工周琦炜对此深有感触。

  大型客机制造是一个国家工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空间限制等原因,飞机的电缆和电气组件都需要手工装配完成。国产大飞机C919约有7万根航空线缆,分布在飞机的机头、机身、机翼、尾翼等区域,总长加起来近100公里,周琦炜的工作就是把它们精准地安装到位。

  布线、端接、组装……极狭小的空间内,他一干就是数小时。从ARJ21飞机到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取证、批产交付,周琦炜每天面对的是数不清的电缆、接头、控制器。为了练精技艺,他经常留在车间加班钻研,逐步掌握了工作所需的所有专业技能。

  2008年,周琦炜跟随团队来到西安市阎良区,参与ARJ21飞机试验试飞保障与测试工作。相比上海的总装生产线,外场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在极端天气出现时抓紧测试。这样的时间窗口期一年可能只有一周,甚至只是一天里面的几十分钟。

  在参与ARJ21自然结冰试验时,周琦炜在一天夜里接到了紧急任务。为保障第二天飞机能够顺利飞行,他和团队从凌晨1点就开始工作。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机坪,飞机外表面每一个部位都是冰冷的。为了精准敷设电缆,周琦炜果断脱下厚重的手套、外套、帽子,进入狭小的作业区域,开始划线定位,对圆孔进行打磨。手冻得没有知觉了,就暖一暖再投入工作。平日机库内30分钟的工作量,在艰苦环境下用了好几个小时。因为严寒,周琦炜的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冻伤症状,但他忍着疼痛顺利地完成了试验。“我们的工作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做好。”周琦炜说。

  挑战自我、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工作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实验室高级技师周皓,靠着这种精神,创造了中国深海科考多项纪录。

  深海科研装备对材料、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一定要保证“零差错”。“每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会引起不能承受的损失。”周皓说。

  为了锤炼技艺,周皓向老技工学技巧、看书找方法,把每一项看似简单的技巧都练习了上万遍。“从最初练一会儿手上就磨出水泡,到后来手上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周皓回忆。最终,他熟练掌握了车、铣、镗、刨、磨、焊等多种机床的操作、维修和零部件加工制造技术,很快成长为厂里的生产技术骨干。

  三次随“探索一号”科考船远赴马里亚纳海沟科考经历中,让周皓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7月的科考。那年正赶上冬季太平洋的台风季,科考船刚抵达作业区,便遇上大风浪,已经准备完毕的43套海底地震仪全部受损。这些地震仪是科考任务的关键设备,决定着科考成败,可船上没有专业维修设备和可更换的零部件,怎么办?

  周皓忍住晕船的不适,开始了仔细的研究。他发现,用来包装海底地震仪的15块塑料垫板,可以暂时代替受损仪器上的特种塑料,而船舱中用来防水的尼龙板,能代替玻璃纤维修复受损的抛载器。经过26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周皓在第二天凌晨5时把43套地震仪全部修复完毕,为保障科考顺顺利利地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料、耐压试验、通电检定、下料……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车间内,流水线上的电能表正井然有序地通过各个检定装置,标记合格后,下线入库。如今,自动化系统人均日检5400块电表,如果是人工检定,一人一天最多只能检定80块电表。

  “过去的检定工作很辛苦。”高级技师黄金娟比画了一下自己的手指,由于之前大量重复性工作,现在每当洗衣服、拧干衣物时,手指关节都会疼。

  1984年,20岁的黄金娟从浙西电力技术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电能表的实验室计量检定工作。那时,她需要站在密密麻麻的接线前,一刻不停地盯着刻度与报表,快速校验比对,再将电能表与接线连接、检定。

  “人工检定劳累不说,高强度的工作也很难实现万无一失。”黄金娟说,传统检定方式逐渐无法适应日渐增长的检定需求。

  2007年,黄金娟提出了电能表检定“机器换人”的思路。可是,电能表检定操作繁杂,用机器代替人工将带来检定质量难以控制、过程监控不到位等诸多风险,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她的想法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

  “我向厂家招手,厂家向我摇头。”黄金娟在全国各地寻求合作,却遭到制造商的拒绝。无奈之下,她决定自己研制全套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

  争取到科研立项后,黄金娟便开始了实验室、办公室、住所三点一线的工作和生活,通宵分析、测算、试验是常有的事。

  2008年,在开展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技术攻关时,研发团队的同事们下班后就到黄金娟家里集合,在半张乒乓球桌上做试验。“有一次,为了获取自动拆接线的气缸最佳推力值,一连试验了数千次,有初步结论时才发现天已经亮了。”黄金娟说。

  终于,黄金娟用了6年时间潜心钻研,迭代三代产品,提出了最佳拆接线模型方案,解决了电能表自动拆接线难题。拆接线作业时间由传统人工所需的45分钟缩短到2秒钟。

  2012年,黄金娟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套能大规模作业的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系统,并在浙江投入运行。2017年,她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根据生产一线需要展开研发,大国工匠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创新故事。

  粗糙的手上贴着创可贴,指甲缝里是洗不掉的黑色机油,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首席技师谭文波都不太好意思跟人握手:“天天跟铁疙瘩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割出一个口子,沾上机油更是难免。”

  然而,就在这样一双手中,产生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传统的电缆桥塞坐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从国外引进,价格贵不说,由于工具依靠内部的火药燃烧产生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谭文波提出用电动液压替代火药作为动力的想法,这就要重新设计一套传动装置。

  说干就干。近4个月的钻研后,谭文波手工焊制出第一个工具样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研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环节——动力测试。

  设备的密封甚至有可能出现问题,随着压力的增加,便会发生泄漏,甚至可能发生闪爆,后果不堪设想……试验之前,谭文波叮嘱同事:“里面情况不对就赶紧拨打120……”

  装置启动,30兆帕、50兆帕、70兆帕……当压力达到80兆帕时,装置没有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测试成功了!谭文波用颤抖的手将数据一一记录到贴身携带的本子上。

  2013年6月1日,完善后的样机第一次上井并获得成功,新型桥塞坐封工具被研发出来。目前这项技术在新疆油田桥塞封闭作业中已被应用已超过3700井次。

  今年,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开钻,深入地下9000米,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很多工具在8000米以下就没办法使用了,向万米进军,需要克服高温、高压等难题。”谭文波说,他慢慢的开始了新的挑战,目前正在研究200摄氏度以上温度、170兆帕以上压力环境下工具的有关技术问题……

  夜幕降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能表自动化检定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黄金娟带领着“黄金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19名成员,正在攻关一个技术难题。

  “2004年我刚到单位报到时,黄老师就让我们去基层一线锻炼,每过一段时间就来问我们有没有从实践中察觉缺陷。”工作室成员、徒弟严华江说,这段经历让刚走出校门的他对电力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成长得也更快。

  至今,严华江还保留了黄金娟送他的一个笔记本,上面有很多专业英文术语,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中文注释。“笔记里的内容都是黄老师一点点摸索着自学出来的经验。”严华江说。

  同时,黄金娟也不忘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梳理出来,分享给更多人。她牵头建立电力计量管理体系,出版《电力计量集约化创新与实践》等4部专著,取得了智能化检定系统、智能化计量仓储系统等实用化成果20余项,形成系列技术标准11项。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自己的技术成果公开,黄老师将多年的技术经验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些年轻人。”严华江说。

  在将自己的绝技绝活传授给年轻人的同时,大国工匠们也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作为一名工匠,不光自己要练好硬功夫,还要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让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深耕生产一线多年,如今周东红心心念念的,便是让更多年轻人掌握宣纸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宣纸技艺的传承保护中来。

  “起初我的动作不标准,师傅手把手地一遍一遍帮我找手感,纠正动作,总结经验。”捞纸工王涔是周东红的徒弟,学艺时的经历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王涔说,师傅在传授技艺时虽然标准很高,但总是耐心有加地鼓励、丝毫没有保留地答疑解惑。在周东红的悉心指导下,王涔的技术日益提高,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捞纸工。

  “培养一个能独立工作的技工,最少需要8个月的时间,要培养一个成熟的捞纸工,在大多数情况下要5年以上。不仅带徒周期长,而且带徒期间成品率也容易降低,所以一般的捞纸师傅是不愿意带学徒的。”但周东红并不计较这些,总是尽力做好“传帮带”。这些年他带出的徒弟们,捞纸的产品质量都排在前列。

  近些年,慢慢的变多人表现出了对宣纸的关注和喜爱,周东红对此深感振奋。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也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宣纸文化园向参观者讲解宣纸制作的步骤、参与录制科普类视频、到各大高校推广宣纸文化……虽然步履匆匆,但周东红十分充实快乐:“我会尽我所能肩负起展示传统技艺、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把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弘扬好、传承好。”

上一篇:逍客缸体价格

下一篇:铃木维特拉行程参数 4t发动机活塞直径和活塞行程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