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打造PPP模式范本——阳逻之心
天空不会被电线和高压线密布,市政交通的信息被系统第一时间收集,通过地下管廊,可以迅速维修和安置一切市政管线,地面不会被开凿得坑坑洼洼。你在地面看到的只有滨水生态公园、多项功能集成的路灯、咖啡馆、艺术家的舞台和网红音乐喷泉。
在距武汉市中心20公里的阳逻经济开发区“阳逻之心”,智慧城市的一切构想都变成了现实,这里也是武汉实行PPP模式最成功的项目之一。这里不单单是智慧城市,同时也是对自然水系的改造;这里也是水弹性城市,能够抵御住暴雨和干旱等灾害。
在绵延9.6公里的滨水“蓝玉项链”公园的地下,一个长度达到4.8公里的地下管廊正承载着阳逻经济开发区主要市政系统的功能。与传统城市不同,一旦市政设施发生故障,阳逻经济开发区的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地,因为大部分市政设施都在地下管廊中安置,修东西的人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修。
西方国家地下管廊建设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中国人为地下管廊换上新颜,集智能科技、环保节能的地下管廊充分展示了中国建设者的智慧与超高技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地下管廊中看到,在距离地面8米的地下,一条地下“通道”状的建筑向远处延伸。管廊两侧,各个行业、企业的设施安装井然有序。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别的企业的有线设备,都被分层标记清楚。
中国二十冶“阳逻之心”项目部负责人冉蛟向记者介绍,地下综合管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管廊全长4.8公里,宽约7.5米,高约4.3米,两侧的支架分别是管道舱和电力舱,管道舱净宽3.7米,电力舱净宽2.5米。该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将供水、冷凝水、中水、电力、通信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一起,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如此宽敞的管廊在不安装设备和管线的情况下,能够最终靠一辆SUV,很难想象这是在地下8米建设的工程。
中国二十冶被业内誉为“地下综合管廊专家”,该公司实施的珠海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创造了当时顶级规模、投入最高、建设里程最长、覆盖面积最广、体系最完善的多项记录,获得中国历史上首个市政管廊项目的鲁班奖。
“地下管廊能避免市政建设‘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的现象,”冉蛟说,“整个‘阳逻之心’综合管廊一期能覆盖2平方公里的居民用水、用电、通信、智慧灯杆的管线需要,我们预留了扩建接口,未来可以与城市共同生长。”
曾参与横琴管廊项目的施泽伟向记者表示,管廊建设中,中国二十冶的很多专利得以应用。
“主要是有PVC模板,它相当于是一种塑料模板,易裁剪、易加工、易定型,如果将现场这些废料重新收集,利用完之后重新加工,加工完之后能重新生产,相当于有它的一个周转周期和模式,会比普通的木模板周期很长。”他介绍。
“综合管廊里面有好多管线接入口,因为圆形模板固定很难,我们经过现场的实践,开发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圆型模板加固的一种工具,已经申请了专利,并且现在已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因为综合管廊是一个工业建筑,我们建设的主要是结构,包括里面的一些桥架,后期它能够适用于很多电力管线的进驻,包括弱电管群的进驻。”他说。
在武汉原来的老城区有很多强电接线,以及弱电的电缆,这些线造成了空中蜘蛛网。
“我们利用综合管廊将所有的管线全部埋入地下,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将所有的空中蜘蛛网全部避免掉,同时整个‘阳逻之心’综合管廊拥有4.8公里的一个给水系统,它将辐射整个‘阳逻之心’2平方公里范围的居民用水,这给居民用水提供了一个保障,不像在市政道路上面覆盖的给水管网,很容易发生损坏,同时检修也十分艰难。”冉蛟说,“如果把这些管线全部都入到廊里面,不仅易于检修,同时也不容易发生损坏,后续对政府进行运营提供很方便快捷的管理作用。”
管廊只是智慧城市的“硬件”建设之一,按照智慧城市和安全城市这样一个理念,中国二十冶还进行了深化设计,不仅有管廊工程的智慧路灯工程,还包括管廊的和城市运维的中心。
记者在运维中心看到,第一部分是管廊的监控中心,它可以监测、监控、预警、报警管廊的实时动态。此外,这里还有整个道路交互与通行安监的功能,道路车流量、安全监控、车速监控都能在这个系统里体现出来。
“阳逻之心”打造智慧城市的另一个亮点是,9.6公里长的滨水生态绿廊——“蓝玉项链”。
这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蓝玉项链”就发挥了这一功能。公园依据过去的自然水系,结合城市规划,依山就势打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兼顾水文和人文环境的保留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阳逻之心”PPP项目“蓝玉项链”总工程师钱俊介绍,“蓝玉项链”第一个源头就是七架山水库,之后是生态景观河道,生态景观河道共计通过8个跌水区,通过排水闸站排涝泵站和闸站泵站的方式,连通至陶家大湖,这是一个整体的水系。
钱俊表示,“蓝玉项链”是一个水循环系统,遇到枯水期,可以通过“蓝玉项链”十分区的中水提升泵房,将水位从十分区域最末端集成至最北边,水通过景观生态河道的高差落差流向下游,形成景观跌水效果。若遇到汛期,可以通过排涝将水排至陶家大湖。
据了解,整个项目涵盖的25条新建市政道路全部设置下凹式绿化带,将截留的雨水通过透水软管,缓慢渗透到道路下部土体,发挥蓄水、保水功能,从而在规划建设中贯彻“水弹性城市”理念。
在“蓝玉项链”的一头,是大型艺术喷泉,这里不仅是周边居民文化休闲、健身中心,同时也是武汉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蓝玉项链”水弹性城市可渗透硬化地面约10万平方米,水体面积约30万立方米,雨水花园面积2.2万平方米,下沉绿化面积约1.3万平方米。整个设计意在通过排水系统第一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第一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尽可能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实现雨水资源的“渗、滞、蓄、净、用、排”,切实解决城市水问题,以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目标。
“蓝玉项链”整体设计规划1.7万株苗木,“这些苗木里面,90%是湖北及湖北周边省份的苗木,苗木的生物适应性比较符合武汉这个片区的生长。”钱俊介绍,“因为我们整个项目团队也是想把绿化、园林、绿化这一块做一些研究和一些实验。比如说我们整个绿化里面有一个特别典型的苗木叫美国红枫,它原产地在南美,通过培育之后,再引进到国内的苗木品种。美观性,景观性是非常好看的。”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二十冶最著名的能力就是建设钢铁厂,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驻外项目在进行。
中国二十冶在1973年由天津市冶金建设公司更名为冶金工业部第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随后,中国二十冶南下上海建设宝钢,打下宝钢建设第一桩。2001年中国二十冶公司总部从河北迁至上海,201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年“百家功勋建筑企业”。
建设项目和合作模式的转型与中国二十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企担当精神息息相关。
“2021年3月份,为了确认和保证我们武汉市第二季度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我们区政府邀请了多家建筑企业一同探讨如何在仅有的35天工期内要完成3条共计10公里市政道路的改造。很多企业都表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中国二十冶阳逻团队坚定地站出来,他们夜以继日坚守在施工一线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余泊大道、五一大道、曹东路三条重点保障道路的综合改造,包括道路的刷黑、绿化提升、电力电信设施的同步落地。区政府的领导看了现场之后,分别对中国二十冶施工的速度、素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朱立伟说。
“在2016年至今的时间里,中国二十冶多次参加到我们区抗洪抢险的工作。”他回忆了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2016年6到7月份,武汉市下了暴雨之后,这个团队和我们政府共同合作,保住了整个地区的排水排涝。团队小伙子做得很勇敢,他们在一线小时轮流蹲守及时排水,我们很感动。”
“2018年武汉有降雪,中国二十冶自发组织铲车,组织挖机,把我们主要道路给清理出来,我们周边的老百姓,包括我们政府看到之后都很感动,央企来了之后,它不单单是要搞工程建设,他们是想深度地去融合到当地,能够跟我们地方政府一起去深度合作,搞城市建设,能够给我们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他动情地说。
朱立伟评价称,中国二十冶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秉承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大型央企该有的风采。“所谓大事看能力,大事更看境界,无论是紧急建设的任务,还是抗洪抢险救援,没有一定的气魄和担当,是不可能办成的。”